辽科院招生网

地址:辽宁省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香槐路176号
招生微信公众号:lkyzjc
咨询电话:024-43164073 
联系人:沈老师 老师
传真:024-43164076 
咨询QQ群:1103906617 
邮编:117004

机器人工程(普通本科)专业介绍
2024-05-14 09:15  

一、专业概况

机器人工程专业隶属于我校与新松机器人联合共建的新松机器人学院,是全国首批具有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资格的25所院校之一,2017年作为理事长单位成立“辽宁省机器人产业校企联盟”,2021年被正式认定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现代产业学院,2022年被评为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拥有辽宁省机器人驱动控制工程等重点实验室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联合培训基地。


二、人才培养目标

机器人工程专业为全日制本科,学制四年,修完规定课程及学分可获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主要面向国家智能制造发展需求,培养掌握机器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实践和工程应用能力,具有机器人及其周边领域技术开发、产品服务、工程设计实施和系统运维的综合能力,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主要课程

机器人工程专业主干学科为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核心课程包括:机器人技术基础、机器人操作系统ROS、运动控制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Python程序设计、机器人编程、机器人视觉与传感器技术、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机器人装调实训、机器人典型应用实训(含码垛工作站、分拣工作站、上下料工作站、智能产线)等。

四、主要就业方向和领域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主要面向智能制造、机器人、智能高端装备等行业。毕业生主要在上述领域的相关企业,如机器人厂商,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机器人终端用户、机器人配套厂商、科研院所和生产制造企业等,从事机器人相关产品的开发、设计、调试、管理、销售和服务,工程项目的设计、编程、调试,产线系统的运营、管理和维护等工作。

五、办学特色

机器人工程专业依托新松机器人产业学院,先后与新松机器人、中德新松教育、固高科技、一维弦科技、惠阳科技等知名机器人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开展产教融合,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优化设计、实践教学开发、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项目,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顺利对接。弘扬民族企业大商精神,将新松企业文化和工匠精神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为民族优秀企业订制培养专门人才,不断深耕教育供给侧改革之路,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为智慧中国贡献辽科智慧。

本专业采用“3+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3年校内学习+1年企业实践,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校内教学采用理论+实践教学相结合形式进行开展;企业实践将以企业导师主导进行开展,学生参与了实际经验后再进行后续的毕业实践学习。让企业走进教学,让学生深入企业,充分做到协同育人,学有所用。

机器人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产教融合教育中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实行项目制教学,形成了具有辽科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六、师资队伍

机器人工程专业现有一支学科多元、结构合理的师资团队,现有专职教师11人中,具有博士学位2人,占专业教师比例18%;硕士学位9人,占专业教师比例82%;教授2人,占专业教师比例18%;副教授4人,占专业教师比例36%;讲师5人,占专业教师比例46%。兼职教师6人均为产业学院企业职工和其它高教教师,其中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3人、教授1人、高级工程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4人。拥有省级优秀高职教学团队1个,校级科研团队1个。

七、办学条件

机器人工程专业建有机器人实训中心,中心总面积4723.67m2,总建设投入资金2500多万元,其中基础性设施建设约1000万元、日常运行投入合计200万元、设备投入1186.36万元;新松公司累计设备投资减免约200多万元,免费师资培训折算投入150多万元,教学资源等软资源和其他无形资产投入折算150多万元。机器人综合实训中心包括:机器人装调实验室、机器人基础实验室、驱动技术实验室、智能产线实验室、机器人码垛实验室、机器人分拣实验室、机器人仿真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四旋翼实验室、离线编程实验室、NAO仿人机器人实验室等10余个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除了上课期间作为实践教学平台外,非授课时间全部对本专业学生开放进行创新实践。

八、创新创业教育

机器人工程专业始终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本专业学生2017年以来先后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5项,此外,机器人工程专业学生在大学生“互联网+”、“辽宁省大学生设计竞赛”、“金砖国家一带一路”竞赛项目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多次计算机设计大赛、市场调查大赛、机器人设计大赛等多种赛事31项,并取得了国家三等奖、省级一、二、三等奖以及校级奖357人次。

九、人才需求和就业前景

国家正在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重大智能制造战略,此外人工成本快速提升和消费需求的升级促使传统制造业加速产业升级,这些都使得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预计未来3-5年,机器人的增速有望达到25%,机器人专业人才缺口将逐年加大。按照工信部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机器人装机量将达到100万台,大概需要20万与机器人应用相关的专业人员。制造企业迫切需要机器人设计、开发、编程、装调、运维等方方面面的专门人才。目前高校对机器人人才的培养杠杆起步,还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因此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将极为广阔。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