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面向国家未来机械领域工程人才的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科学素养,良好社会责任感及职业道德,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和机电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将控制、管理等技术与本专业知识相结合,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控制等方面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立足冶金特色,能够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机械设计、制造、运维、管理及科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或管理人才和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专业概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隶属于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始建于1980年,是我校开办最早的本科专业之一。本专业为辽宁省重点建设专业,辽宁省首批应用型转型试点专业,中美“双百计划”遴选专业,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建有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一个、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一个。
三、办学特色
以培养面向冶金行业和地方装备制造业的生产工程师和服务工程师为目标,深化“项目导向”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建立接近工程实际的课程项目体系,逐步形成了“以机为主、以电为辅、机电结合,以工程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突出应用,面向装备制造行业和钢铁冶金行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熟练掌握机械装备技术运用与改造、检测与故障诊断、安装与维修等相关专业知识,具有应用新技术、新工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专业特色。

智能运维实验室

学生赴大连机床开展生产实习活动
四、主干课程
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
五、师资队伍(力量)
专业教研室(老师)共1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占教师总数的72%,教师职称结构合理;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名,占教师总数的50%,教师学历结构合理;中青年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有9人,占教师总数的5%,教师年龄结构合理;18名教师毕业于多所院校,这种分布较广泛的学缘结构,为各种教学理念的融会和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中有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优秀教师1人,“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1人、万人层次人选5人。

机制教研室专业教师团队
六、人才需求和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在智能装备制造业、冶金、汽车等相关产业,从事机械设计、智能制造、生产管理、设备智能运维以及设备检测与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部分同学进入985/211高校深造获进入政府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高科技企业就业。
七、创新创业教育
在学生培养方面,积极探索产、学、研的有机融合方式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专业教师形成了“产业带动科研、科研反哺教学、教学服务产业”的良好闭环。2020年以来,本专业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等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共获得国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省赛一、二、三等奖30余项。创新创业方面,专业学生国家级大创立项5项、省级大创立项10项,授权专利10余项。

专业在校生参加成图大赛

学生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比赛获奖作品
八、优秀毕业生代表
暴东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17级,2021年就读沈阳工业大学硕士学位,2023年10月撰写一篇发明专利,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2024年就读沈阳工业大学博士学位。
傅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20级,020-2021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2021至今福耀集团。2020年就职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工作1年内评为“励勤标兵”。现入职福耀集团,岗位福耀集团实验工程师,2024年成功晋升A5+副科长级职称,先后获取行业内体系类审核员证书、专业类汽车玻璃国家标准技术培训证书、黄带证书,及内部讲师等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