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冶金工程专业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综合素质良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及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冶金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应用方法,以及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具备解决冶金过程复杂工程问题能力,能够在冶金生产与管理、冶金产品质量检测与开发、冶金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冶金工艺设计与实施等领域从事冶金原辅材料生产与应用、设备运行与维护、生产技术开发与工艺设计、生产组织与管理、优质高附加值冶金产品制造、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和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专业概况及办学特色
冶金工程专业依托“钢铁冶金”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自办学以来紧密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坚持立德树人,依托产业学院建设,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立足冶金行业、面向生产一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钢铁冶金学科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冶金工程专业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冶金工程专业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冶金工程专业
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冶金工程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冶金工程专业

(中国教育工程认证-证书)
三、主要课程
普通化学、冶金物理化学、金属学、冶金传输原理及反应工程、炼铁学、炼钢学、冶金实验研究方法、冶金工厂设计基础。
《炼钢学》荣获省级一流课程认证;
《普通化学》荣获省级一流课程认证;
《冶金传输原理及反应工程》荣获省级一流课程认证。
四、师资队伍
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2人,涵盖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材料加工工程、金属材料工程、物理化学、冶金化学技术等领域。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教师总数的73%;具有高级职称占教师总数的59%;100%专业教师定期完成企业实践或为企业提供过技术服务。教师中,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创新人才2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百层次1人、千层次3人。建设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一流课程3门。
五、办学条件
专业前身为奉天省立本溪国民高等学校于1948年设立的采冶科,解放后,冶金专业于1949年开始招生;该专业(大专)在1999年被国家教育部授予为高工专示范性专业。2004年开办冶金工程本科专业。专业现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各1个,实验室面积4800余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近3000万元。专业现有配置的涵盖冶金长流程工艺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金相教学平台、烧结机系统、电渣炉、真空感应炉等教学、科研设备,为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提升提供了充分保障。

冶金长流程工艺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
六、人才需求和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在冶金研究院所、设计院所从事科研开发、工厂设计、工艺改造等方面的工作;可在钢铁冶金、有色冶金生产企业从事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技术改造、生产组织、技术经济、质量管理、环境安全、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可在材料、化工、环境、机械工程等领域从事与冶金学科相关的技术开发与技术改造工作;可在高等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冶金实验教学、冶金教学。
七、创新创业教育
近几年,学生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项目44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9项;省级项目120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1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66项。

